中广网9月15日消息 尽管已经到了8月,但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小刘仍在每日为找工作而奔波。由于种种原因,今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牵动着每一所高校的心。据教育部统计,到了6月中旬这个往年学生就业工作已接近尾声的时期,全国212万毕业生中还有约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吕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如今,他已经在一家温州名牌鞋厂设计师的岗位上工作快两个月了,早在半年以前,他便同现在供职的这家单位签下了就业合同。像他一样的学生在这所民办专科学校里还有不少。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另一所民办学校———西安翻译学院。截至5月28日,该院4500多名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已经高达93.21%。虽然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这些都向人们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民办学校如今也敢同公办学校一比高下了。
自今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全国的民办学校恐怕都不会忘记2002年12月28日,在这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使民办学校学生假期乘车不能享受半价待遇成为了过去,随之一起成为历史的还有他们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受到的不平等权利。自此,中国的民办教育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民办教育磕磕绊绊一路走来,一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民办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第二阶段,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起点,民办学历教育开始出现,民办高等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文凭考试迅速增长;1997年,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颁行,以此为起点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相对规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相对开始稳定,少量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存。从今年9月1日以后,我国的民办教育终于进入到了一个依法发展的新阶段。
如今,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广大国民消费的第一需求,据调查,有62%的家庭把教育消费列为家庭消费的第一、二位。民办教育更被认为是一个朝阳化产业,一个国内外投资家和广大国民普遍看好的产业。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00年,中国民办教育机构有6万多所,在校学生1000多万人。我国民办教育最大限度的在极短的历史时期内积聚了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传统单一化办学模式的民办学校,依靠办学品质和特色,不断拓展生存空间。上述在就业工作中取得成功的这两所民办院校是中国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好证明。
那么,一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是否能够真正地使民办学校站到了同公办学校一样的起跑线上,是否真正地赋予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样的发展空间?民办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哪些阻碍?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温州市的几所民办学校。
谁是老大?
提到民营经济,人们在头脑中折射出来的第一个词汇一定是“温州”。很多人或许以为,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最火热的地区,民办教育的发展也应该是红红火火。但记者出身的里仁计算机公司总经理沈迦,作为投身于民办教育的局内人,却有另外一番看法。他坦率地指出,他眼中的温州民办教育并不发达,如果说发达的话,也只能说是数量上的发达,因为温州市仅民办幼儿园就多得数以千计。但是,温州的民办学校敢当得起“强大”二字的却几乎没有。
里仁公司除了创办了里仁信息职业学校以外,旗下还拥有震旦外语学校、国子书院和北京京里仁计算机公司、碟中碟软件公司等多家学校、培训机构和公司,即便如此,沉迦仍然不敢以“强大”自居。他认为,如果说“里仁算是有一点儿名气的话,那更说明了温州几乎没有真正强大的民办学校。
或许年轻的沉迦说这话时过于谦逊,但他对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深刻见解和投身民办教育事业的亲身体会让记者难以不感到信服。沉迦说,温州最大的民办学校应该算是育英学校了,但是,从企业角度而言,这所学校的规模仍然称不上强大。他甚至认为,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温州恐怕都无法诞生一个民办教育界的真正龙头。究其原因,沉迦认为这同温州小而全的分散的经济模式是分不开的。而且,政府的鼓励和重视同样十分重要。沈迦曾经对西安、江西等地区的民办教育状况进行过考察,这些地区发达的民办教育状况让沉迦感到惊诧,尽管当地经济相对不那么发达,但这没有束缚民办教育的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给了民办学校很好的生存空间。
传统观念对民办学校的歧视也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设立了重重阻碍,即使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也是如此,据了解,去年温州市教委统领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部门———职业教育处本来已经决定被撤掉了,后来,因为朱镕基、李岚清等领导同志在去年年底发表了一次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这样,这个职业教育处室才得以保留下来。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温州民办教育中担当重要角色的职业教育在当地所处的地位。
看来,要打造真正有实力的民办学校,温州学校前面的路还很长。
再说公平
在对温州民办高校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们提的最多、感触最深的一个词还是“公平”。虽然民办教育在发展中不断得到重视和支持,《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也赋予了民办学校一直梦想的平等法律地位,但是,要打破传统的惯性和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回顾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史时,沉迦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民办教育每天都在打着雨伞,从泥泞中走过,生命力强的最终从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了,而体质弱的就只有走向死亡。曾经在温州市教委做过多年职业教育工作的浙江东方学院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潘龙俊坦言,当自己从指导职业教育工作的岗位上转到实际办学中来时,才切身体会到民办教育者每走一步有多么艰难、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因为我们是民办高校,所以希望得到一些特殊的关照和政策倾斜,这种想法本身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作为民办高校,我们想要呼唤的只是一种规范的秩序。”沉迦认为,从整个大环境到政府的政策倾斜,很多事实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种不公正,高校扩招便是一个最大的不公平。现在每个地区又都在推介自己的重点学校,甚至连中专、职业学校都要在全国搞试点,人为地进行拉动。而生源的蛋糕只有这么大,公办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民办教育本就很少的份额再次大大缩水,这样的做法使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政策上一律平等成为了一句空话。
而在潘龙俊看来,招生计划就像是卡在民办学校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对于“不听话”的民办学校,只要出现了什么问题,一道减少招生甚至是停止招生的命令便会让民办学校陷入生存危机。办学已有四年时间的浙江东方学院在温州名气颇响,因为学院的投资方———东日集团是全国500强之一浙江东方集团旗下控股的、也是温州市惟一的上市公司,该集团董事长腾增寿也正是学校的董事长。在这所投资2.3亿元的学校,全部收入来源只是学生的学费。这也是几乎所有民办学校的经费渠道。面对着关系到生存大计的这道咒语,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谨小慎微,难以真正地大施抱负。
沉迦认为,要真正发展民办教育,政府不应再增加公办教育的投资规模,建那么多高校和重点学校,而是应该将这部分空间让出来,给民办教育一块天地,让它们在竞争中去发展。他相信,未来将会有很多资金很快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这个问题将很快由市场解决。
经费难的问题是民办学校的最大一块心病。西安外事学院黄藤院长曾说过,中国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中国教育的融资渠道单一,民办高校95%以上的资金源自学生的学费。而公办学校则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潘龙俊告诉记者,由于不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民办学校的正常经费只能来源于学生收费,它的生均经费一年还不足8000元。而公办学校的经费除了收取学生费用外,还有政府拨款,其生均经费一年可以达到13000多元。
沉迦提出,教育部门办那么多自己的学校,又拨下去那么多教育经费,这与国外教育经费补贴给民办学校的做法相差甚远。而且,教育部门既是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所办的学校又是政策的受益者,这无异于在足球场上既当裁判又下来踢球。当然,这是个积重难返的问题,其中牵扯到了经济拉动,教育产业化会对经济拉动有所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对于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
经费的先天不足使民办学校每花出一笔钱的时候都要仔细掂量,潘龙俊说,从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上可以看到,民办学校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一定是小于公办学校的。也正因为如此,记者采访过每所民办学校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他们办学所秉持的第一精神就是勤俭办学。
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便是老师,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民办教育的另一大难题。潘龙俊认为,教育部门在对待民办教育的问题上思想还不够解放,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对师资问题的处理。在公办高校,教授和副教授60岁退休。但是,教师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多年的教学使他们积累了年轻人无法具备的丰富经验,而且,他们仍然保持着对教育的最大热情。这些对于民办教育而言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将他们吸收到民办教育中来,在实现了他们个人价值的同时,又会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教育部门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年龄与公办学校同样都应在60岁以下。如果民办学校为提高教学素质,力图多吸收一些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时,往往就会收到上级部门的一张黄牌。可是,在同样的问题上教育部门却有些厚此薄彼:很多公办高校下面都设有二级学院,退休教授进入二级学院是不会受到限制的,这就为民办高校解决师资问题人为地设置了障碍,无疑是很不公平的。
当民办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又不得不面对着用地难的现实。在土地资源相对紧俏的温州来说更是如此。尽管里仁信息职业学校及各个书院、学院在温州开办得红红火火,但是,沉迦至今仍是在租来的场地里编织着他发展民办教育的梦。他想了各种办法,但就算再有钱,现在看来,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校园都是一个奢侈的梦想。
在实践中,某些看似一视同仁的一刀切的政策可能又恰恰给民办学校带来事实上的不平等。潘龙俊举出了一个例子:在对学校进行评估时,没有经费扶持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处在一套体系下。以学生助学金为例,规定学费的20%要返还给学生。对于将学生学费作为惟一经费来源的民办学校而言,这20%对于他们与对于公办学校其实是不同的概念。
而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可能又连表面上的一刀切都做不到。比如校刊审批,公办学校当年正式批准当年就可以创办,而民办学校要等三年才可以发行校刊。
其它的一些小问题在民办学校看来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了。如今的民办学生假期乘坐火车也同样可以享受半价了,但如果是公办学校,售票单位会找上门来主动办理,而到了民办学校那里,不但需要自己跑腿,而且总要费一番周折。申请助学贷款也是如此。潘龙俊无奈地说,两年前东方学院便申请了助学贷款,可直到去年学校才最终拿到了银行贷款,这在公办学校也是少有的。而温州市特别为工薪阶层建造的经济适用房,公办学校教师可以购买,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却没有份儿。
沉迦笑着说,在公办学校常见的师生之间的小纷争如果放在了民办学校,学校可能就会面临着投诉的威胁。潘龙俊在无意中谈起,身为民办学校的东方学院甚至看不到市里的红头文件……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的民办学校都不愿意提及自己的“民办性质,如果能够和“国有沾上一点儿边就更好了,出现了很多既非公办也非民办的学校。这让记者想起了民营经济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民营企业都要千方百计地找一顶同“国有有关联的“红帽子戴上。这两种做法如出一辙。
当然,后来这些企业又开始纷纷摘掉了“红帽子”,理直气壮地享受着民营企业家的称呼。而民办学校什么时候可以真正地摆脱伴随着“民办二字而来的歧视和不信任的目光?采访中了解的桩桩件件都让记者深切地体会到,民办学校要想拥有同公办学校完全一样的天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民办学校:拿什么同公办学校比
毫无疑问,与公办学校相比,先天不足的民办学校在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但温州的民办学校从一开始便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竭力地发挥民办学校机制灵活的特点,为与公办学校竞争,他们打出了“特色这张牌。
在民办学校的办学机制上,沉迦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他认为,办学校其实就是办企业,所以,里仁学校是依托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办学的。当然,沉迦也承认民办学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他也认为,应该承认民办学校是一个经济实体,学校的运行也应该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他的周围,很多教师出身的人所办的学校都走到了尽头,而还在支撑的反而更多的是非教育界人士所办的学校。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没有利润的支撑,民办教育就没有未来。
所以,沉迦说,自己的办学经验就是靠自己走路,像野草一样生存。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从夹缝中生存下来、敢敲各国国门的温州民企,他们同样都有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豪情和胆量。
浙江工贸职业学院的何向荣院长认为,民办学校在呼唤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劣势,挖掘自己的特色,与公办学校展开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年,浙江省高校的招生情况开始渐渐转向市场,原来的“学校选学生现在成了“学生选学校。浙江省近几年连续出现了几个批次在录取过程中第二次填报志愿的少见现象。在这种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一些计划痕迹很深、过惯了养尊处优日子的高校开始感觉到了不适应。而对于在市场环境下已饱经历练的民办学校来说却是如鱼得水。
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浙江工贸职业学院立足市场、紧贴当地经济发展,从招生、就业、筹资、师资等各方面推进了市场化。以专业设置为例,学校主要围绕温州市的支柱产业来设置专业。该学院开设了浙江省第一个“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这一专业去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专业,这也是同类专业惟一的一个。
在这所学校一间酷似某高档品牌鞋店的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具有欧洲风格的时尚鞋子,而这些在省内和全国大赛中获得大奖的设计竟全都是该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手笔。看到这些产品,也就不难理解在今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该校的大专生何以从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轻松地获得那一份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何向荣不无骄傲地说,自己的学生不但会设计,而且还可以动手将产品制作出来,这样的人才正是企业最急需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提起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何向荣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需求问题,而是当今大学生在培养实际能力方面还欠缺很多。
温州民办学校在办学中达成的结合地区特色、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共识使他们的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都从容的多。浙江东方学院的潘院长告诉记者,还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该院的1000多名毕业生中签订合同的就已经有100多名,另有700多学生基本达成了意向。
可喜的就业情况使招生工作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近三年,浙江工贸职业学院不仅完成了招生计划,而且还连续三年实现了扩招。
要想办好一所学校,教师素质是第一位的。为吸引优秀教师,民办学校更是不惜成本地开出了高价。在浙江东方学院,教授的年薪是8万到10万元,副教授的年薪是5万到7万元;一个博士毕业生的年薪是7万到8万元,硕士毕业生的年薪也有4万到5万元。丰厚的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凤凰栖身民办学校,为民办教育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师资基础。
在谈到民办学校长期生存、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时,何向荣提出,学会打造自己的造血功能是根本。他所说的造血是指学校在发展自己主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产业。在机电类产品居主要地位的温州,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是能设计、能制造、又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瞄准了这样一个入口,浙江工贸职业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办了一个技能型人才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该学院也成为一个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于一身的一个职业类综合基地,这个基地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人才工厂,不断为温州企业提供新的血液。